在中国培养一个超模值的么....

2009-08-05 14:46 阅读(?)评论(0)

●名模与金钱●

    年薪:一个巴西模特的3300万美元,1万个中国模特的3000万人民币

    有一则关于世界上最走红的超模的报道:福布斯公布世界上身价最高的5个超模中有4个来自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状元巴西名模吉赛儿·邦臣年收入3300万美元(她是蝉联该品牌七年的金牌模特);第三名海蒂,年薪800万美元;第四名阿德瑞娜,年薪600万美元,第五名是亚历山大·安布罗休。海蒂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得最明白:“没有1万美元一天的工作,别想叫我起床。”

    再看看关于台湾第一名模林志玲的收入报道:台湾第一名模林志玲2007年不走秀、不主持节目,足足有7个月时间都在拍“赤壁”,但超高人气的她当年光是大品牌广告就有7个,还为郭台铭主持鸿海、富士康重要活动,收入破6000万新台币,依然稳坐第一名模宝座。

    严格说,林志玲不算什么超模,因为她不走国际品牌大秀,但所有的传媒对她的叫法和对莫万丹的叫法一样,我们只好勉强算上她。

    然后再找目前中国超人气模特莫万丹的收入报道:无!

    中国普通模特走秀、拍片的收入几乎是公开的,但这位在中国红透整片天的超级模特的收入竟没有公开报道。是公众不感兴趣吗?不是。是经纪公司不敢说吗?也不是。就在2007年11月底,莫万丹的模特经纪公司东方宾利董事长姚戈还在一次媒体招待宴中主动提及她的收入:一场时装秀3万元,一个0.5秒的电视广告镜头收费5万元,年收入在7位数以上。在媒体同仁的阵阵惊叹声中,姚戈却深深地叹气说:“欧洲的模特收入是明星收入的2倍~3倍,而中国最好模特的收入是‘负’2倍~3倍,两者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情况比姚戈说的还要糟:据统计,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职业模特委员会现有成员单位近150家的签约模特上万人,这上万人一年的总收入大约是3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了莫万丹等中国超模的贡献。

    也就是说,中国上万个模特,全部加起来还不及1个国际超模收入的1/10。

    乐观一点看,在西方,模特从一天25美元到一年能赚250万美元,花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模特从一年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过5年时间,已经是火箭级的速度了;但悲观一点看,中国模特在资质上毫不逊色于国际超模,收入却天壤之别,除非中国模特行业也能以火箭的速度上升,否则,模特本人的力量依然是微弱的,不值一提。

    对于莫万丹的七位数收入,媒体究竟该表示惊叹,还是表示惋惜?———这大概是媒体不愿明确提及的真正原因。

日薪:中国超模在欧洲一天工作6小时,薪水为1.2万欧元

    莫万丹在意大利为著名时装品牌ROCCOBAROCCO拍摄宣传册,这家公司给的薪酬是1天工作6小时,1.2万欧元。

    据内行人透露,欧美名模如果拍同样的广告日薪水平约1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莫万丹能拿到这个数,对方的态度是“非常诚恳”的,同时也证明了莫万丹作为国际超模的实力。

    再看看国内的模特日薪:2006年底,《北京娱乐信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和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公布了职业模特的日薪———普通模特参加每场时装发布会的费用从1000元到2500元人民币不等,好的模特每场报酬可以达到上万元。《北京娱乐信报》的娱乐新闻在北京地区都市类报纸中是佼佼者,该报的娱乐记者也是收入可观、底气过硬的族群。在这些娱乐记者的眼中,1万元的日薪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惊叫着说:“就在台上走两个来回,车模甚至连动都不用动,一天就1万块,她们又不出名!”

    在他们对外公布的模特图片中,有名模程俊和岳梅。时尚界、服装界、模特界等业内人看到这则新闻的反应是:程俊和岳梅拿1万块一天,太少了!

    所以,回头看超模莫万丹的收入,堪称是中国模特史上日薪最高的模特,这是她位列“国际超模”的证明之一。

    莫万丹在欧洲的日薪,让中国模特界百感交集!

 场薪:国际品牌“越大牌”给的薪水越高,国内名牌“越名牌”给的薪水越低

    同样的超模,国内外有着完全不同的待遇。

    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2007年底,意大利知名品牌FENDI在中国古老的长城举办了一场轰动的时装汇演,因为是庆贺自己88岁华诞,FENDI就具有象征意义地请了88位模特。其中亚裔模特44名,欧美模特44名。场薪一视同仁,普通模特出场费4000元人民币,大模特1万元,统一的头等舱,每个模特都住在五星级豪华酒店的单人房里。这是国际大牌的做派。

    反观国内品牌,许多模特经纪公司管理人员大倒苦水说:“小品牌没什么钱,大品牌恨不得不给你钱,可是名模怎么能不演大牌秀呢?”除了在场薪上克扣模特金额,在支付时间、支付方式上,许多国内品牌也是百般刁难。管理正规的模特公司依据走秀场次,按月或按季度支付给模特酬劳,管理不正规的模特公司往往以“品牌还没把钱给我,我拿什么钱发给你”的理由拖欠薪金。

    莫万丹在国外走了迪奥、香奈尔等多个国际大牌秀,每场演出的费用平均在3000美元;在国内,莫万丹得到酬劳最高的纪录是国内品牌2万元一场,国外品牌1万美元一场。

    这个薪酬水平仅供参考,因为目前中国只有一个莫万丹。中国大多数模特走一场秀的均价是1000元~3000元人民币。

    这样看来:要想挣国际大品牌的钱,只有超模够得上资格;要成为超模,又必须先走国际大牌的秀……于是有着修长双腿、亮丽秀发的中国模特们四处寻找机会。走名师的秀不赚钱,走小品牌的秀也赚不了多少钱,只好疲于奔命靠不断走秀积累财富。最糟糕的境遇是混不到温饱甚至必须改行,好一点的做些兼职勉强能养活自己,再好一点的年收入可以达到6位数过上富裕日子,最好的则单枪匹马远走他乡,去东南亚或者欧美国家寻找商机,最终成为超模的当然是凤毛麟角。
●名模与传媒●
    国际传媒:《VOGUE》和倍耐力的个体神奇力量

    《Vogue》杂志上百年的历史对模特业的影响巨大。2005年,《Vogue》杂志进入中国,它沿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一贯做法,为自己寻找并签约专署的“封面模特”,虽然那时,莫万丹、戴小奕等当红模特纷纷进入了它的视线,但由于签约条件的苛刻,最后还是拍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杜鹃作封面,结果,杜鹃成为继吕燕之后活跃于国际时尚舞台上的又一个中国超模。
    通过杜鹃,《Vogue》给中国模特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Vogue》告诉中国模特界:谁能上《Vogue》杂志封面,谁就拿到了世界各大时装周的T台通行证,不论在此之前你是谁,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能上《Vogue》。而拿到国际时装周舞台的通行证,国际品牌的代言、广告等活动邀请就会纷至沓来,你就走红了!
    连杜鹃本人都不知道拍《Vogue》会给自己带来如此惊人的前程。
    姚戈是后来与中国版《Vogue》杂志的主编闲聊时才知道,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的《Vogue》每年都要推出自己的前沿模特,而国际知名的品牌和设计师都在习惯地等待《Vogue》的新面孔,可以说———《Vogue》发现并推广模特面孔,使其进入国际时装周的绿色通道。这是个国际时尚界的惯例,中国时尚界却一直“不知情”。
    莫万丹是通过国际时装周的T台面试才获得各种机会的,拍《Vogue》的时间是在走台之后。姚戈十分后悔地说,如果早一点知道《Vogue》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莫万丹成名会更早。
    除《Vogue》杂志外,还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传媒途径:倍耐力轮胎年历。
    这个很多中国人或许听都没听说过的广告挂历,却是每年专门为英国皇室订制的、位属世界顶级行列的极品年历。几十年前,这家公司就开始坚持聘请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明星和最前卫的造型师创作年历,其精美程度让英国皇室年年收藏,最后它索性变成了英国皇室的收藏品。倍耐力年历每年只印3000份,皇室成员新年时赠送的年历礼物,就是倍耐力广告年历。
    2007年2月,有3位中国女性进入倍耐力广告年历:一位是国际巨星张曼玉,另两位是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超模杜鹃和莫万丹。也许因为2008年是奥运中国年,倍耐力首次起用中国模特。其他9位是清一色欧洲最当红的超模。在国际时尚界,模特是比明星还要时尚的职业,能接拍倍耐力广告的模特,相当于获得了国际大牌秀的“免试”资格,接拍广告的报酬在此之后也将攀升至美元5位数以上。
    莫万丹接拍倍耐力之后,CHANNEL在韩国的服装秀开场马上找到了莫万丹,同时取消了原定的韩国名模———很残酷,那位韩国模特在欧洲很活跃,在韩国模特圈里也算是个国宝级人物。2月1日至9日的纽约时装周,莫万丹凭着“倍耐力”敲开了很多时装大师秀场的“大门”。
    这就是传媒的力量!明星可以靠一部影视作品走红全世界,而模特可以凭借一个杂志封面、一个轮胎广告红遍天下,相比之下,超级模特的“捷径”走得更具有传奇色彩。
    不过,拍《Vogue》封面的机会,一年只有一两次,拍倍耐力轮胎广告,目前谁都不清楚它对中国模特市场的开放程度。2008是奥运中国年,同时也是中国模特逐渐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过渡时期,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被选中,恐怕机遇的成分更多一些。虽然超模的捷径就在眼前,真正能搭上这两列快车的模特又能有几个呢?

国内传媒:从“专业平面媒体”到“大众影视媒体”的层层推动

    《Vogue》杂志的进入,《ELLE》杂志的进入,特别是后期时尚传媒集团、国外大时装品牌的进入,中国的模特业、时装业都开始向上急冲。但是因为中国没有世界级的时装大师和世界级的服装品牌,也就失去了对世界时尚传媒的吸引力,中国无法变成“世界传媒中心”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时尚传媒“自成体系”,并拥有了它不可比拟的优势。

    吕燕、杜鹃的知名度是国内传媒打响的。吕燕时代有铺天盖地的影视传媒制作“丑女变超模”的节目,使吕燕在中国“正式”成为公众人物;杜鹃在国内的个人专访上了各大时尚类杂志,几乎人人知道她“学过芭蕾舞,长得很东方”;到了莫万丹,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专业媒体对她的报道几乎到了饱和的地步。在莫万丹创下的众多奇迹中,媒体的曝光率也创了模特业的新高。

    在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中,模特经纪公司对国内传媒做了细致的市场功能划分:国外时尚杂志、国内时尚杂志、大众类报刊、专业报刊杂志,每一类传媒都有它各自的功能角度:国外杂志的模特报道占据很大的版面内容,更重要的是,国际杂志到了中国也开始具有了“本土化”色彩。这项特征包括:一,以中国模特为主要报道对象;二,只谈模特优点不谈缺点。国内时尚媒体对国际媒体在版式、内容和新闻点上有很多的借鉴与学习,越来越多的加大“国际化色彩”———两者共同促使“模特”在公众心目中的时尚形象更加完美。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度很大,但往往报道如蜻蜓点水,点得准不准,新闻价值几乎依赖经纪公司的主动传播,而经纪公司的传播点又往往结合了专业媒体的视角。因此,国内媒体的传播以专业媒体为内核,依次向大众、国内时尚、国际时尚层层传递,使中国模特在短时间内树立起重要的、正面的形象。

    虽然公众对模特的记忆力并不像对待明星那样深刻,但“量多取胜”、“层层递进”的原始办法依然奏效。在平面媒体的影响下,中国电视媒体也开始关注模特群体。比如央视2套出了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叫《财富故事会》,节目报道的成功人士中从来没有“模特”的份儿,但是2007年,《财富故事会》一口气报道了中国7个名模(据调查,7个模特均来自东方宾利公司),每个模特播半小时,没有继续加大力度的原因是节目组感觉“快要成模特专辑了”,而观众对这档节目的印象也有些认识上的倾向:这个节目经常报道名模!

    除却模特行业本身被关注的程度外,模特公司借助媒体的推动,也成为超模成功的关键。

    对许多没有成大名的模特来说,中国传媒无异于救命稻草。有造型师、摄影师抱怨某些未成名的模特利用传媒过于拼命,以至于快把自己拍得“像棵烂白菜了”,但这依旧阻挡不了模特们对中国传媒价值的追随。职业模特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在T台走秀,而是广告,而职业模特要想得到广告大客户的青睐,除去自身条件,“知名度”是最重要的砝码———除了传媒,没有其他中介能“塑造”模特知名度。

    如今,模特在业内的排名取决于多种因素,登上时尚类杂志的封面、参加时尚类名流活动,或得到名品牌商的支持都是其中的几大重要因素。这决定的不仅仅是模特收入的多少,模特的人气以及在榜单上的排名也会随之而变。

    在传媒时代,传媒就是一切。而一切传媒的关注,就构成了名模的影响力。当莫万丹穿着平常的服装,走在街头像明星一样地被公众发现并索要签名时,并不是超模本人、而是中国铺天盖地的传媒在这个日益时尚的世界中,验证着自己无比的魅力。

●名模与职业寿命●

    职业寿命的两大构成:“T台寿命”和“时尚寿命”
    基本上,进入时装周平台的国际超模平均年龄是18岁~20岁,年纪大一点的一般也不会超过24岁,不论你出道早晚。
    国外的模特有许多是14岁出道,15岁成名。十四五岁的模特能自由选修不同的课程,已经有权利选择念大学,所以年纪轻轻的模特是大学生不稀奇。之后,模特公司对她们进行培训、包装2年~3年,然后制订推广计划,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正式向客户发函,客户接受之后,模特就能正式进入国际时装周的平台。这个过程很规范,也很从容。
    再看中国:16岁出道,至少18岁以后拿个模特大赛的奖“粗略地”成名,而一旦成名,经纪公司就必须为她快速找媒体,找T台,找广告,找任何可以锻炼的机会,不然年纪大了难有攀升时间。模特的培养期是2年~3年,到达顶峰又需要2年~3年。
    如果把24岁以前的时间称作是超模的“T台寿命”的话,国外模特可以达到7年;中国模特约为4年。同样在“国际T台”上竞争,我国超模的“T台寿命”在上台前就比别人少了3年!
    好在国外的时尚2年一变,中国5年一变,这白白“短寿”的3年,可以在滞后的中国时装市场得到补偿。像中国一线模特中岁数最大的大概是王敏,从她1998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冠军,2000年获得中国首席模特的时间看,今年少说也有27岁了,而中国T台依然接受她。
    “模特24岁、25岁就不行了的说法是错误的”,姚戈说:“T台寿命因人而异。国际时尚圈2年一变的规律只能说明,属于你那一年的流行趋势过去了,不是指你这个模特不行了。”
    “T台寿命”终止后,曾经的名模们还能从事拍片、广告代言、主持节目等时尚工作。像中国名模瞿颖、姜培琳、周伟童、谢东娜、马艳丽等,就像流沙中的金粒,永远留在了中国名模的史册中。不论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她们在公众心目中的身份已永远定格在“名模”上。
    国外的模特也一样,虽然不能在各大时装周做时装表演,但模特职业范围内的许多事务都依然充实着曾经的“名模”身份。像辛迪·克劳馥红了十多年,以至于40岁还不断接到知名时尚杂志的封面广告邀请。我们姑且称这段职业寿命为“时尚寿命”。
    如今,公众对模特从认识到反感的周期正在缩短。模特的“T台寿命”确实由市场说了算,“时尚寿命”虽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而得以延长,但在未来它的周期也会逐渐缩短。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9月档部分模特 下一篇:该日志被锁定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